涉县链家房产
涉县链家房产

  邯郸西望,八百里太行绵延不绝。从邯郸沿着青兰高速一路向西,半小时后豁然开朗,山间出现一座精致的小城—涉县。

  涉县县城东北方向,有一大片钢铁厂区—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这是天津的一块“飞地”。记者看到,烟囱里冒出的是洁白的“烟雾”。当地居民说,这是对环境无害的水蒸气。如果是烟雾,我们都不答应!

  按照“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要求,涉县依托雄厚的钢铁产业基础,建设了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670万吨综合钢延项目;依托洁神新能源产业园,与台湾长园科技公司洽谈了年产2万吨正极材料项目……一大批优质项目铺就了涉县的绿色转型之路。去年,该县谋划的40余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投运,总节能量近12万吨标准煤。“给GDP松绑,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的GDP。”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说。

  跳出天铁看涉县

  196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建设“6985工程”在革命老区涉县开建。1981年,天津市将天津涉县铁厂更名为天津铁厂。1995年,天津铁厂改制为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天津市排名前三的国企。

  经过几代人近半世纪的不懈努力,涉县、天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全国经济面临新常态,国际钢铁市场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涉县、天铁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涉县产业结构比较"重",钢铁及其连带产业占了地方GDP的一半以上,这与邯郸市、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有相似之处。同河北省一样,涉县从淘汰落后产能,开始向化解过剩产能方向转变。不再一钢独大,涉县靠什么发展?”李书生说,在存量上下功夫,不给环境增加新负担,循环经济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天铁的铁水,现在直接进到铸造公司生产线,发展装备制造业。这比铸造公司从外部购买生铁,再融化进行铸造,成本能降低三分之一。”涉县发展改革局局长刘建华说。

  位于涉县的天铁,由于不靠海,在进口铁矿石渐成主流的今天,天铁目前在吨钢成本上的确不占优势,比沿海大钢厂能高近百元。“我们计划与天铁合作,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天铁的订单需求,负责将铁矿石运到"炉前"交货。”刘建华说,铁矿石的采购、仓储、物流等成本,全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担,我们专心搞好循环产业链,天铁的吨钢成本就能降低250元~350元。

  地处深山的涉县神头村,曾是响堂铺伏击战的现场,如今投资5.6亿元的中华药园生态谷正在这里紧张建设,涉县这片昔日红色土地上正打响一场绿色“生态战役”。

  上面有核桃树,下面有中药材。新引进的制药厂利用涉县废旧厂房用地,使用现有药品批号,利用天铁的蒸汽,同时开发工业观光游、农业生态游,形成一条循环、绿色产业链。“我们要跳出天铁看涉县,涉县产业已经形成三个循环。”刘建华说。

  小循环是企业内部的循环。以天铁为例,天铁目前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热、废气“吃干榨净”,天铁所有新上项目,都带有余热回收装置。

  中循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金隅与天铁合作,利用钢渣生产岩棉,将打造中国最大的岩棉生产基地。“钢渣从原来的工业垃圾,变成了抢手货。”李书生说。

  大循环是涉县整个产业之间的循环。例如,新引进的制药厂需要蒸汽,就可以利用天铁的余热、蒸汽进行生产。通过一个个循环产业链,涉县将钢铁与中药产业等看似不相干的产业,却有机结合在一起。

  目前,涉县围绕钢铁、电力、建材、煤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发展了兆隆冶金、鸿瑞数控雕刻设备、鑫森煤化工二期、天龙伟业年产10万吨矿棉等一批钢后延伸和煤炭精细化工项目。

  李书生说:“涉县其实就是一个大园区,原材料进入涉县,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出涉县,涉县国民经济将"凤凰涅槃"。”

  冀津携手升级涉县产业

  “涉县产业结构的升级,下一步的落脚点在哪里?”答案是建设“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面对需要升级的钢铁产业,2013年7月18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与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带领十多个省(市)直部门到涉县天铁集团会谈,为涉县及天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预见性的提出了建设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与之后国家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为河北与天津对接提供了一个产业承接平台。

  冀津示范区位于涉县境内,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三个分区组成,其中,龙西工业区规划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精细化工;天铁精钢工业区规划控制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神头建材工业区1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型建材。“我们计划利用几年时间,打造示范区成为优质项目示范区、优势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集约发展核心区。”李书生说。

  该示范区于2014年6月5日由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为省级园区,并作为唯一与天津市对接的示范区,被列入河北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六类40个重要平台之一。

  2014年8月24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和天津市市长黄兴国签署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共同打造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5项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框架协议的正式签订冀津示范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合作协议明确将冀津示范区列入天津市级园区管理序列,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冀津示范区同时享受天津和河北两地的优惠政策支持,作为双方合作共建的“政策洼地”。

  为迅速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涉县在冀津示范区核心区启动了金牛精钢园。目前,已吸引了30多个新兴产业项目入驻示范区,促进了区内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几个产业,链状发展、规模发展。

  李书生说:“到2020年,示范区将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精品钢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快速发展态势,产值达到2000亿元。到2030年,形成融精品钢材、综合物流、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优质项目示范区、优势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集约发展核心区。”

  绿色崛起在涉县

  李书生强调:“在产业引进方面,涉县要把好关,选好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项目能耗超过涉县规划控制指标的不批,新增项目能耗必须纳入涉县能耗总量控制管理。”涉县发展改革局局长刘建华说,第一个标准是衡量项目的环保程度,第二个标准是体现涉县的能耗总量控制,在存量上做文章。

  李书生说,按照“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理念,涉县确立了“四三二一”十大产业发展战略,即做强精钢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煤炭加工和精细化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三大新兴产业,搞活精品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两大提升产业,夯实增收农业这一富民产业。

  目前,洁神首批30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客车投入运营,涉县迈入“绿色公交”时代;总投资30亿元的河北冀鑫杭萧钢构(600477,股吧)绿色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项目,以钢带砼的建筑形式,消化过剩钢铁产能;总投资20亿元的华能风力发电项目,将进行风电场开发建设,规划装机容量20万千瓦……

  2014年,涉县重点发展了十大产业95个项目,其中产业项目84个,工业项目61个,总投资375亿元。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该县,成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绿色引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驱动力"。”李书生说,该县将通过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实现由传统产业集聚向高端新兴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目前,涉县引进了光伏、电子、医药、食品等新兴产业项目,彻底改变涉县“一钢独大”的局面。例如,涉县发挥地道中药材多的优势,引入博特制药、以岭药业(002603,股吧)、正德中药材深加工等食品药品项目,从种植到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基本形成。

  涉县正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李书生说:“涉县招商,以产业招商为主线,以园区为平台,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

  据悉,涉县引导新上项目到“三区一园”投资建设,逐步建立园区内完整

  的主导产业链条,增强园区要素、项目、人才等方面的聚集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涉县地处深山,可用土地面积十分有限。该县在项目用地上,使用“腾笼换鸟”政策,对引进的企业实行集约化管理、节约用地。该县通过凿山平坡,利用漳河改道后的闲置河床,利用荒废的厂房、校舍、粮站等建筑空地,向非耕地拓空间、挖潜力。目前,该县已整理节约土地2万余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支撑保障。

  “新的一年,全县要坚持稳步较快增长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强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新局面。”李书生最后强调。

  窗外,早春的梅花在清冽的空气中摇摆,预示着涉县一个清新的开始。

关于涉县114 | 隐私政策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公益活动 | 客服中心 | 涉县公安局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网站备案号: 冀ICP备15010282号-1
Copyright © 2015 - 2016 shexian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