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河南店镇卸甲村美丽乡村建设扫描
刘素丽 何晓芳
“石阶、石巷、古村落,清泉、古寺水流淌,年画、皮影墙上画,书画卸甲十里香……”盛夏时节,漫步在涉县河南店镇卸甲村的街道中,欣赏着墙壁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天津杨柳青年画、皮影、剪纸、金石篆刻,游览着《太行山上》影视基地……处处都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美丽乡村建设,让卸甲这个久居深山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太行画家小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到此参观游览。
今年以来,涉县将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太行山水、漳河画廊’的总体构思,以清漳河为轴线,大胆地将本地独有的自然生态、特色农业和红色文化等资源运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中国太行红河谷”,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太行山水中一道靓丽风景。涉县河南店镇卸甲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自力更生、主动作为,充分利用村内优越的自然风光、传统古村落和国家一级画家贾向国在该村创办涌泉画院的艺术优势,建设“太行画家小镇”,精心打造出“书法绘画一条街”、特色传统民宿小院、影视基地、涌泉古寺、农家乐休闲产业、凤凰山健身步游道、文化广场等景观节点。通过做美生态游,做精文化游,做活休闲游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卸甲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
党员干部一条心,埋头苦干为乡村
“正月初七,县里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第二天俺和更林(卸甲村村主任)就召集村里的党员筹划开怎么搞建设了,俺们这两个搭档了十几年的‘老伙计’从那会儿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卸甲变个样!”卸甲村村支书王虎昌对笔者说。
卸甲村位于河南店镇政府驻地6.9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279亩,140户,438口人,胡杨公路穿村而过,是2016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相传历史上有位武将曾在此沐浴,因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卸甲旧村整体搬迁至新村。该村地处深山,沟壑纵横。不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也很丰厚。旧村虽已无人居住,但却完整地保存了北方特色民居古村落:涌泉寺、龙王庙、井台、小亭、三官台、泉眼、前清武秀才府遗址、民俗小院等景观遍布村内,使绿树掩映中的小山村充满了古朴之风。2009年国家一级画家贾向国在此创办了涌泉画院。2013年,央视大戏《太行山上》在此拍摄,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后,更使该村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养生休闲、旅游观光胜地。
基于以上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特色,在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以打造“太行画家小镇”作为总体构思,将打造“书法绘画一条街”、传统古村落、《太行山上》影视基地、涌泉寺、传统民宿小院、建设文化广场等作为建设重点,实现全方面的升级改造。
说干就干,按照美丽乡村的统一规划,王虎昌和王更林带领着群众开始为卸甲村的“美丽蝶变”而忙碌。在“四清一拆”攻坚战中,他们带领着村两委干部一家一家问、一户一户做工作,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没有白天黑夜,一个个累得灰头土脸,汗流浃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卸甲村一天内就拆除了40多处违章临建、残垣断壁、垃圾杂物,为美丽乡村建设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为了节约人力支出,村两委干部一个个都化身为一线工人,刷墙、抹灰、硬化路面,哪儿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用他们的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他们的感染下,本村在外打工的张志斌、王兵等一大批年青人也从外地赶了回来,和大家一起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不仅村干部如此,市、县驻村工作组,乡镇包村干部也为卸甲的建设付出了很多。由县政协副主席江喜所带领的县级工作组和市城管局驻村工作组天天吃住在村、现场办公,为村内各项建设出谋划策,为此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河南店镇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还为该村拨付20余万元建设启动经费,并抽调乡镇精干力量组成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组织委员刘红霞是卸甲村、立邱两个村的分包干部,她把家中的事情交给丈夫,自己一心扑在村里,日夜盯着工程进展情况,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与卸甲村群众成为了“一家人”。
扎根乡村搞创作 人民艺术为人民
提到卸甲,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村内墙壁上、街道边那些美丽的“艺术符号”,从中国传统的杨柳青年画、剪纸、皮影、图腾、金石篆刻,再到中华孝道、毛泽东诗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艺术的灵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像一个个精灵一样装点着卸甲村的大街小巷。
卸甲的艺术之美,归功于党员干部群众,更要感谢一位涉县籍的人民艺术家——贾向国,也正是他缔造了“太行画家小镇”卸甲。贾向国,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物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涉县河南店镇庄上村人。2009年在卸甲村创办涌泉画院、中国国画家协会涌泉画院创作写生基地,长期在该村开展艺术创作,引得国内许多书画名家慕名前来写生、采风,卸甲村一时闻名遐迩。
“贾老师可是俺们村的‘艺术总监’,墙上这些‘艺术品’都是他和贾夫人亲自画的,没有他,就没有书画卸甲。”卸甲村村主任王更林深情地说。
为了让村子更美,贾向国这个对太行山一往情深的老区艺术家毅然决定放弃外出创作的机会,留在这里和老乡们一起建设美丽乡村。为此,他主动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为村子的发展亲自规划、绘画打造出“书法绘画一条街”,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将130多幅弘扬孝道、忠义、仁爱、团结、互助的中国传统美德和毛泽东诗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等内容,用天津杨柳青年画、剪纸、皮影、金石篆刻等艺术形式画到了卸甲村的大街小巷,让艺术的“种子”在当地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如今,“书法绘画一条街”已经成为贯穿卸甲村最靓丽的景观节点。
在贾向国老师的眼里,卸甲村就是他的家,也是他艺术灵感的来源地,与涌泉古寺相依相伴的涌泉画院印满了他艺术的“足迹”,院内的一花一草、一个影壁、一个门环都是他从全国各地精心搜集而来,陈设其中并精心打造。即使是画院旁边的三官古庙、涌泉眼、古井台也成为他的重点关注对象,从古玩市场重金买来的明清时期的砖雕影壁也被他高高地挂在三官古庙的石券之上。
“我本身就是山里长大的,对太行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群众做点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谈到为什么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时,贾向国老师平静地说道。一个简单的“责任”,道出了一名人民艺术家对老区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的情怀。
群星璀璨耀山村 城乡共建“致富路”
经过近半年的精心打造,如今的卸甲村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诗画之乡、养生休闲、旅游观光胜地。“书法绘画一条街”全面建成,《太行山上》影视基地、涌泉古寺、三官古庙、古村落等修缮完成,13个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宿小院和总面积2000多平的文化健身广场投入使用,10多公里的凤凰山环山健身步游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休闲健身……
村子美了,环境好了,卸甲村两委班子又开始谋划起产业富民的发展“大计”。为了配合乡村旅游业发展,他们将目光锁定到农家乐和民宿小院的开发上,规划出一条与城市人共建特色民宿的发展道路,即由城市人投资,村里按照政策统一规划、租用闲置破旧民房改建特色民宿,并进行日常管理,城市人到此休闲娱乐,收益双方共同分享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吸引“城市客”到山里“扎根”。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城市人希望在农村建设休闲旅游居所的想法,又能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既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又能繁荣乡村经济,突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最终在多方努力下,邯郸人民银行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住户”,6个具有太行山传统特色的民宿小院高标准修缮打造完成,独特的北方四合院与传统的老式窑洞相结合,典雅的内饰陈设与现代化的生活用具完美联姻,让游客可以和家人一起在民宿院中居住、做饭、休闲,成为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此外,村里还鼓励村民发展休闲旅游业,高标准修缮和改建农家院落10多处,用于发展农家乐。将利用山上数百亩的野生柿林、杏林开展生态采摘、休闲农业观光等产业,今后还计划在5000多亩的山场中种植红豆杉,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让卸甲村这个“天然氧吧”、“传统古村落”“艺术小镇”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环境好了,来俺村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俺家的农家乐也越来越火爆了,一年就能挣3万多。”村民温士光高兴地说。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卸甲休闲旅游的发展大业中。
为推动全村旅游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该村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江苏联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多次到村内进行实地调研,希望能够进行旅游开发合作,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深入交流、洽谈。越来越多的文艺艺术家也走进卸甲村写生、创作。
每一个村子都有一个图腾,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信仰。在卸甲村,他们的信仰叫做艺术,他们的精神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之心,善良质朴的奋进之心,懂得分享共赢的感恩之心,让卸甲村成为了太行山美丽乡村中一朵绽放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