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题由 lmfors 于 2017/2/20 22:23:00 执行 标题样式 [查看记录]
此文由我九十岁的公公口述,我整理成文。虽然年代久远,但是,那段烽火岁月带来的恐惧、贫困和激情已经深深印刻在老人的脑海里,以至于回忆起来记忆犹新……
兵匪乱如麻的童年
从我记事起就是兵荒马乱的年代。1932年11月下旬,土匪刘桂棠经武安来涉县,经过南岗时,在村里停留了三天,百姓惨遭蹂躏,他们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我的父亲就是被土匪残忍地打死。父亲浑身是血,瞪大了双眼,满含仇恨死不瞑目的惨状让我终身难忘。
这伙土匪刚走,国民党五十三军朱怀兵,从东北张学良部队溃败下来的骑四师,国民党二十九军别动队的“毡帽队”……他们三天两头来村里抢劫,催粮催款,南岗村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雪上加霜的少年
一九三八年正月十五晚上,驻扎在山西东阳关的川军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到达龙山尾,准备迎击停留在偏店的日本侵略军。在南岗村动员了一部分群众参与挖工事,挖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我看见他们身穿单衣,脚踏草鞋,带着沉重的武器弹药,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是士气高昂。
正月十六早上,日本侵略军从后官道西行,在北岗无影山受到川军阻击。尘烟四起,弹片飞迸,川军首战告捷。日军一看正面攻不下,就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攻打,另一路沿庞西沟更乐北岗绕道行进,在到达南岗老豹沟的时候,把没有躲藏好的南岗村人杨秋生一枪打死,那年他才三十出头。
川军一看,日本侵略军抄后路了,就撤走了。(有的资料上,川军在此地激战了两天两夜,我的记忆里是半天)川军撤走后,先头部队很顺利就从北岗经南岗转到县城。当时南岗村为防止强盗村口都建有寨门,但却没能挡住日本这伙强盗。他们锯断栓子打开寨门就进去了。
日本侵略军的先头部队人员装备多,好多牲口驮着重机枪,走了有一个多小时才过完。这次没有祸害老百姓,吃自己带的干粮,只是拿了老百姓的草料喂牲口,见到小孩子给糖给饼干。(后来才知道,先头部队一般不参与抢夺,只负责打仗)这支日本部队在邯长线的重要隘口——皇后岭,和川军主力部队激战了四天四夜攻不下来,后来听说是当时住在更乐的国民党骑兵第四师出卖,绕道涉县峪里沟经黎城龙王庙,从川军背后进攻。川军腹背受敌,在八路军129师新一旅的接应配合下才突出重围。
日本兵走后,村里的人还说,也没祸害咱,都是人,没那么坏吧。谁知道过了三天,日本第二批队伍随后跟过来,停在南岗村口外的小河滩那里。他们驻扎的三天期间,三五人,或十来人背着枪就进村了。他们抢东西,糟蹋女人。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只是偷偷地咬牙切齿地骂“畜生!”。
第二次来是第二年农历五月底,麦子已经收割了,谷子也种上了。老百姓听说小日本要来,有了前车之鉴,纷纷把粮食藏起来,然后大都找地方躲了起来。我们一家除了爷爷和瞎眼奶奶,一共七口都躲到了辽城西涧的山沟里。那年的雨水特别多,惦记着谷苗没薅,可是河水暴涨,回不去。一个多月后,河水小了点,才找了两个水性好的老乡人架着人过了河。听说日本兵住在县城,也不敢走大路,从占洼西岗后山转回来了。回来后才知道,村里由日本人组织了“维持会”,会长是个姓冯的,名字忘记了,人送外号“滚刀肉”(此人在1946年土改的时候被乱石砸晕,半夜醒来后逃往山西)。日本通过维持会不断地向村民索要物资,女人,还派工修筑工事,我大哥就被派到城里修炮楼。当时,家里有年轻的女子都躲起来了,于是就抓了一个寡妇送过去了。维持会一直到日军农历九月底撤出县城才解散。
从那以后,鬼子每年来扫荡两三次,大都集中在五月,九月,年底。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杀人手段一次比一次残忍,一次比一次毒辣。那时候村里的人没有文化,都很愚昧。在东寨惨案后,村里的保长说:“唉!他们在这头欢迎,日本从另一条路进村了,欢迎的时候没接住,人家才烧房子杀人。只要搞好维持,日本人就不杀人放火。”于是,每个家族派了几个代表分别在两个路口摆上酒席,迎接日本鬼子。等小日本先头扫荡人员吃饱喝足后,答应只烧房子,不杀人。虽然答应了,但是烧完房子中还是杀了很多没躲藏起来的村民。保长痛哭:“真是喂不熟的狗。”
鬼子进村扫荡一般分为两批,第一批是日伪军,老百姓叫黄协军,也叫黑狗队。他们只负责烧房子,第一次来烧房子,奶奶爷爷二叔,我还有弟弟在家。我二叔当时给了拿着火把的黑狗队五元钱,于是,就留下了东屋,其他的房子都烧没了。那次,仅我们村东头就烧了二百来间。我家十九间、银锁家十间、哑巴家八间……第二批才是日本鬼子,他们见人就杀,无恶不作。
凶残屠杀中坚强成长
1942年,日本在涉县境内加紧实行了“三光”政策,八路军宣传队在没有扫荡期间进驻村里宣传如何躲避鬼子的扫荡,有的拎着装有石灰水的小桶,往墙上刷标语。“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宁死不当亡国奴”、“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等等。组织各界知识分子、青少年表演抗日宣传节目,有《铲除汉奸卖国贼》、《大战平型关》、《大战忻口》等戏剧舞蹈形式宣传抗日,讲如何防扫荡。老百姓们迷信,院子里不允许乱挖坑,怕破坏了风水,在被抢、部分被烧后,就主动听宣传队,挖坑埋粮食,空室清野。得到鬼子来扫荡的消息后,村民拖家带口拉着牲口藏到南岗后山。由于反扫荡工作做的较好,降低了老百姓的损失。
日本帝国主义在每次侵略扫荡中,见人就杀,实行“烬灭扫荡”政策。有两个老人,觉得年龄大了,心想小日本可能不伤害他们,冒险留了下来,谁知道小日本来了非要他们当向导去找躲藏的村民,老人领着他们转了好几道沟还没找到躲藏的村民,就被小日本刺死推下山沟。
在扫荡中,把杀人视为平凡之事,当作取乐开心的举动。日寇变着法子,变换着手段,玩弄人命,屠杀生灵。每次扫荡,总有逃不脱的村民被杀,被奸。村民杨铁柱躲藏后在半夜悄悄潜回村里找水喝,被日本兵抓住后被灌辣椒水残害致死;有一个女孩子没跑掉,被轮奸后死里逃生再也没能生育。在村外的土窑里躲藏着十几个村民被发现,让日寇往里放毒气致死,里面大都是老人和孩子;有两个外来的道士,因为留着头发盘着发髻,被日本兵把他们的头发捆在一起,在上村麦场朝两个方向鞭打取笑,取笑完把他们扔进水窖里一阵扫射,因为水窖口小里面地方大,他们紧贴在水窖边,才没有被打中……
那段时间,涉县境内发生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南岗也不例外,先是大旱,土地上都冒着火似的。村里几口老井几近干枯,没日没夜的排队挑水,不想排队打水的青壮年,就用牲口驮(洋油筒四个分装在两边的架子内),或肩挑来回十几里到茨村前的泉眼里挑水。1942年的旱灾尚未克服,1943年秋后又出现了更大的灾荒,大旱两年后,老天突然降雨,老百姓们高兴的啊,终于下雨了,谁知道大旱之后大涝,再加上蝗灾,能吃的都吃了,日本封锁了涉县,外面的物资进不来,武安,黎城,辽县被日本占领着。林县被国民党朱怀冰占领着。很多村民偷偷去黎城买粮食,都被打了回来。邻村北岗江海元的哥哥就去黎城买粮食再也没有回来,很可能是被打死了。恶劣的环境中饿死了很多村民。
保家卫国,支援抗战
就是在残酷的环境下,面对天灾,面对日本鬼子的凶残屠杀。南岗人民和八路军官兵同仇敌忾,共同抗敌。
1942年正月,在日寇疯狂进行第七次大扫荡的时候,为了躲避敌人扫荡,西达转移过来五专属十多个工作人员,被当时在五专属工作的南岗村人梁正方,带到南岗后山的小寨上,当时,小寨上有十几间村民刨山地时居住的石头房。在缺少物资的情况下,村民们从牙缝中挤出口粮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他们在南岗村大概住了十几天,等安全后才全部撤离。
由于八路军积极抗战,纪律严明,作风良好,深得老百姓的拥护,我们就响应八路军的号召,参加冬训,做石雷,妇女们组织起来做军鞋。在村里秘密成立了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叫陈根成。发展农会,农会主席王玉朱,解放后任四岗乡长(南岗、北岗、西岗、招岗)。校长杨宪章组织了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另外有少先队,负责送信。组织了民兵,负责人是冯耀武。
我从儿童团开始,每天在校长的带领下认真操练,轮流站岗,查路条,盘查可疑人员,干的非常认真仔细,武器就是一根棍子,两头刷成红色,中间是黄色,也叫岗棍。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上了少先队员,帮助村上做好抗日宣传,传递文件,每次往各村送信,总能机智地躲过敌人的炮火,顺利安全完成任务。
十八岁我又成了一名民兵,在一次鬼子扫荡撤退的时候,在小河里(地名)发现一个行迹可疑的人在村边鬼鬼祟祟左看右看。这个人老百姓服装,外穿一件黄呢子小褂。我马上把他扭送到当时躲在南岗后山的太行五专属那里审问,原来,是个山西汉奸,负责给日本侵略军带路,在行军路上抢夺老百姓东西的时候和日寇失散,才被我们民兵抓住。民兵带着对日本侵略军的深仇大恨,把他带到冯桨沟用石头处死扔粪堆里埋了。
在参加这些组织的几年时间里,锻炼了我艰苦奋斗的意志,在紧张的训练中,不觉劳累,生龙活虎,认识到八路军是抗日救国,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1942年左权牺牲在十字岭上,血洒太行,激起我对日本侵略军的强烈仇恨,由于年龄小,父母双亡,爷爷奶奶阻止了我当兵的愿望,直到1947年我才在129师最后一次扩军中光荣参军,随后跟着刘邓大军过黄河,参加了淮海战役,到大别山,随后渡长江,到云南,直到全国解放后剿清土匪才结束了军旅生涯。
抗战期间,南岗村为抗战输送了大量的爱国青年。梁正美、王虎生等七八人加入了太行五专属的文艺宣传队。每年都有十来个补充到抗日队伍中。有一年村长王新民主动带头参军,带动了三十个大小干部、群众主动加入到抗击侵略军的队伍中。其中,冯一钦,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冯虎庭转战到东北,成为了团级干部。在五几年的时候还带着警卫队回乡探亲。梁里青从村子里走出去,转战到广东,后来转业留在了广东。梁姓人参军的最多,知道的有梁小瘦、梁向魁等,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回来。
抗战中的南岗,没有发生过大战役大事件,也没有大人物走出南岗,但是,他们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贡献了绵薄之力。他们和129师战士一起在太行山上,谱写了一曲慷慨的燕赵悲歌!
江峰:涉县人,热爱写作。
“蕴东杯”红色文化大赛征文启事 为弘扬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邯郸地区的民间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清漳两岸”微信公共平台特举办“蕴东杯”红色文化大赛。 参赛人员:邯郸地区的所有文学爱好者、外地作者也可参加,但所写内容必须发生在邯郸地区。 大赛主题:红色文化。
体裁:散文、随笔、报告文学,1000—5000字之间。可以非原创,但未在其他微信公共号上发表过。
投稿邮箱:3973962@163.com,并在“邮件主题”处注明“红色文化征文”
截稿日期:2016年12月31日。
奖项设定:设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0元和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元。评奖方式:评委评选和网上投票各占50%。好作品将推送一些报刊,适当时结集出版。(如募集到资金,奖金额可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