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img]152[/attachimg]
这是一方美不胜收的灵山秀水之地,太行山群峰环抱,漳河水奔腾不息,入夏时节,走进涉县,一片片花朵迎风绽放,一排排绿树满目苍翠,一幢幢高楼错落有致,偶尔驻足,但见小鸟歌唱,蝉鸣山涧。放眼望去,人在绿中,绿在景中,景在画中,青山绿水成为了老区涉县的主色调,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涉县地处太行山南麓,有117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52%,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是有名的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涉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邯(邯郸)长(长治)铁路贯穿全境,阳(阳泉)涉(涉县)铁路在悬钟村与其接轨,青兰高速穿境而过,309国道、234国道及省道涉(涉县)左(左权)、平(平山)涉(涉县)沟通四面八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201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0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公里,国道通车里程40公里,省道通车里程11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910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320万吨和14586万吨公里;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完成985万人次和7921万人公里。
清漳河是涉县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清漳河养育了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涉县人民,浇灌了这一山区县的古今文明。发源于太行山的清漳河穿境而过,浊漳河蜿蜒而至,二河于合漳交汇后形成漳河之滥觞。涉县依山傍水,山水相连,山水相依,山水交融。每一座山脉,每一道河流都承载着涉县厚重的历史,沉积着深厚的文化,见证着涉县的变迁。
涉县因涉水而名,境内有漳河及其支流清、浊漳河,流经县境113公里。千百年来,人民从事劳作,相互往来,都离不开跋山涉水,久而久之,这里因涉水而名。涉县古称沙侯国,据传大禹治水之时,这里属九州之一的冀州地。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先后属魏、赵,秦属邯郸郡。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为涉县立县之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始置沙县,后改涉县。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111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5处、市级28处、县级62处。
清漳河两岸稻谷飘香,长年流淌的河水,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如果不是远处连绵的山峰提醒着你,你很难把这眼前的秀美与太行山的雄浑联系在一起。
初夏时节清漳河两岸更显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绿色让人赏心悦目。轻风拂过,绿色随着风的旋律舞动,形成一波波的绿浪,他虽然没有大海中浪花的波澜壮阔,但是他比大海的浪花更美丽,更浪漫。当你伫立在乡间小路上,放眼无边的良田,眼前涌现出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