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晓芳)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绿树成荫……,绚烂五月,步入美丽的涉县,穿行于大街小巷,处处让人享受着视觉的盛宴,宽阔的将军大道,旖旎的龙湖风光,林立的居民小区,一派“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谐画面。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我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近年来,该县围绕建设“绿美邯郸第一名片”的目标,把生态优势内化为理念优势,在城市建设中严禁破坏山体、植被、水系;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核心,打造生态产业链,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日臻成熟 ,一座现代化的太行山水绿城已见雏形。

     科学规划,打造集约之城。对于“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涉县来说,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高标准定位县城建设,通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让城市更繁荣,群众过得更舒适。”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说。该县根据全省“小县大县城”建设要求,结合自身特色,将涉县的发展定位为“依山顺势、疏朗精致、山水绿文、中等城市”。针对县城狭小的特点,将县城周边的涉城、井店、更乐、河南店四个乡镇和毗邻的涉县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全部纳入大城区范围,并规划县城“大外环”道路实现衔接聚拢,面积扩大到91.87平方公里,形成“一城、两区、四组团、大外环”的组团式发展框架。    

造林绿化,编织城市“绿带”,该县加大园林县城建设,因景植绿、见缝插绿、拆围透绿、破硬还绿,建设城市“绿肺”,打造环城“绿屏”。在城市建设上,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依山而建,随形造势、借势建景,构建“城在绿中、绿意盈城,人在园中、满目是景”的园林景观。同时,通过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绿化体系,让涉县大地尽快全部绿起来。所谓“点”,主要包括城区绿化、景区绿化、山体绿化、村庄绿化、工厂绿化、节点绿化等,通过实施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工程,打造更多的林荫庭院、花园工厂、生态村庄、优美景区、森林城区。所谓“线”,主要是全面拓展太行山“三线”工程范围,对村道、乡道、县道、省道、国道等进行高标准绿化,同时对河道进行绿化,打造更多的绿线绿廊。所谓“面”,主要是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巩固项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等,广泛发动群众,以种植核桃等经果林为主,在全县16个乡镇、156个村,完成5万亩的栽植任务。 2014年,涉县太行山区“三线”绿化共完成工程造林4.2万亩,县城绿地总面积达到1395公顷。  

   引水润城、打造城市水系。该县采取“引”“拦”“蓄”“节”等措施,充分利用过境河流、汛期雨水、生活废水,构筑了城市生态水系。引清漳河水入城,建成了全长3900米的带状滨水公园,并在沿岸拓展建成400亩水面、600亩绿地的城市水景公园。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水域面积17公顷的玉带河公园;投资近2亿元,建设包括300亩湿地、500亩水面、2000多亩绿地的龙湖公园,打造城市“立体森林”;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清漳河段,启动建设了占地1100余亩赤水湾旅游度假区,建成后将成为一条“水清可渔、岸静可憩、街繁可商、景美可赏”的滨水休闲景观产业带。同时, 为确保引来润城的清水不遭受生活用水的污染,涉县还拿出专项资金,建成了三个污水处理厂,年节约水资源800万吨,节约资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