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亮斌)关防乡后牧牛池村“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通往村后桃花山上的一千多亩梯田的只有羊肠小路,且坑洼不平、崎岖狭隘,群众只能靠肩挑背扛,整地种田非常艰辛。村支书刘留根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下定决心要修好这条通山路、致富路,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后牧牛池村里集体收入微薄,修路没有资金。困难面前,刘留根刘留根带领村党员干部冒着严寒、扛着铁锨、带上干粮,义务上山修路。在刘留根和党员干部的带领和感召下,上到七八十岁多老人,下到放寒假返乡的学子、外出务工人员等都自觉加入到开山辟路的大军中,最多时一天大道260多人,他们用手抬、用肩扛,用锤砸、用钎凿,一寸一寸地凿石垒堰、填土垫路。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干在工地、吃在工地,村民还自发从自家拿上米、面、白菜,在山上搭起了锅台,做上了大锅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硬是在深山中铲出了一条通往桃花山的长6100米、宽4米的“天路”,路外垒砌了高达四五米的石堰。

    2016年,关防乡后牧牛池村等六个村庄被列入县级美丽乡村片区。刘留根创新思维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合理分工,集中力量分区包片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仅三个多月时间后牧牛池村容村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牧牛池村民都是靠天吃水,饮水不安全、不方便成为群众的一大难题,为此刘留根首先将解决群众“吃水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场攻坚战。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他多次到水利部门争跑,终于取得了水利部门的支持,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在钻井选址时,打井队也犯了难,后牧牛池村往地下挖三米就都是硬硬的石头,留根和打井队找了三天,才找准一个打井处。打井队开始打眼,打了两个月,钻机已经下到了500米,却还是未见着水,打井队犯了难,留根没有放弃,说“继续打,打到你们的钻机下不去了为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钻出一眼650余米的深井,这口井也成为全县最深的水井。同时,铺设了6000多米的饮水管道,让后牧牛池村告别了雨水,吃上了干净卫生的深井水。

    与此同时,后牧牛池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开展了“四清一拆”、村庄绿化等工作,共清理垃圾杂物等9000多方,栽种各绿化树木1.65万株。同时在村内拆除违建,打造绿化小品,建设村庄标识等。完成了中药材、小杂粮示范区建设,新建了14座水柜,增铺了1500米饮水管道,新建了希望小学,架设了电力设施等。在改善群众生活的同时,兴建了2500平方米的永安阁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环境美起来,更要让百姓永久富起来。后牧牛池村自然条件差,仅靠种一些玉米、谷子等耐旱作物为生,村民收入微薄。为此,刘留根决心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充分依托自身梯田广布、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文化遗址众多的优势,以桃花山风景区为起点,打造梯田生态游;利用闲置场地,打造农村生产、生活民俗游;在山腰开辟果园,打造有机生态果品游;充分利用村内原始石头房和八路军供给处旧址,在村内打造古迹游和红色旧址游。

    “党旗带出先锋路,留根奉献为子孙。”在刘留根同志的带领下,后牧牛池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根本,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绿水、青山、沃土、美景,传承下勤劳奉献、造福后代的“新愚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