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焱

    “我们在银河井村打了一口深井建起供水站,然后将水抽到山顶调节池,再通过管线让水自流至周边村。”在庙岭山顶供水调节池旁,赵文庆兴奋地说:“现在水已供到了王金庄、银河井等八个村。很快,另外六个村也将喝上放心水。那时,这一片区的15000多名村民将彻底告别靠天吃水的困境。”看似简单的几句介绍,背后却满是他和饮水工作站的心血和汗水。
    赵文庆,男,1971年9月出生,偏城镇偏城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1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涉县水利局饮水站站长,水利高级工程师。 
群众吃水难是他的牵挂
    赵文庆出生于偏城镇偏城村,儿时缺水的记忆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为了改变家乡缺水的现状,赵文庆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湖北一所大学,主攻水利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的赵文庆毅然回乡工作。2003年,他当上饮水工作站站长,全面负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我县地处深山区,打井困难,加上干旱频发的气候,全县308个行政村中,有187个村存在靠天吃水、水源不洁等饮水问题,涉及人口约16.77万人。赵文庆上任之初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力量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
    哪个村有饮水困难,哪里就能看到赵文庆的身影。任饮水工作站站长的10余年间,赵文庆跑遍了我县所有村庄,写下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海量调研报告,亲自参与饮水工程的勘探、设计与建设等工作,经常在工地上一住就是好几天。在赵文庆的参与下,我县已建设完成128个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12.54万人的饮水问题。
“质量就是生命”是他的信念
    赵文庆深知,水池、池窖、水源就是群众的命根子。他有句口头禅: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优良率达到95%以上,其中多项工程被评为河北省农村饮水样板工程。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印象深刻。他这种对工作的态度为工程赢得了质量,为他赢得了信誉。
    赵文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但不平庸的基层公仆,他深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他勤奋向上的内在品质,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诠释着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人格魅力。